ENGLISH 单位邮箱入口
综合信息

zonghexinxi

“云南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昆明启动

发布时间:2021-06-21 发布人: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17日,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恒生中国、千禾基金会共同合作的“种·未来——云南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启动暨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恒生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监尚擎红女士、恒生中国昆明分行郭昕行长、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千禾基金会”)刘小钢理事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况荣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教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蒋志农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姜远标副院长、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博士、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成瑾副处长、墨江县癸能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王乾山、墨江豪尼传统紫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李元美、以及云南省商务厅办公室、云南省国资委办公室、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市金融办、昆明市政协经济委、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墨江县癸能村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郭永清主持。

062101.png

“云南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是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恒生中国、千禾基金会首次携手在云南墨江高山哈尼族地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旨在探索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于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珍稀遗传资源、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会上,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姜远标副院长向各位出席会议的领导、代表和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在全国上下紧锣密鼓的筹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同见证“云南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启动,共同助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此次,恒生中国、千禾基金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合作项目的实施,旨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的新方式、新技术和新方案,为三方未来开展更广阔、更广泛的合作奠定基础,也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链、价值链的延长创造机会,持续推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健全完善多方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062102.png

恒生中国行长兼副董事长宋跃升表示:恒生中国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这次合作是恒生中国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积极寻求与各界的合作,通过支持公益组织和科研机构,希望能够为保护生物遗传资源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和行动路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挥重要力量,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062103.png

千禾基金会理事长刘小钢表示:该项目以社区为主体,关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这些与千禾基金会的理念高度一致。乡村振兴与生态恢复要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千禾社区基金会非常荣幸能与恒生中国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共同参与到中国种质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去。

云南省林科院姜远标副院长、恒生中国昆明分行郭昕行长、墨江县癸能村委会王乾山书记以及村民代表李元美女士共同为“云南墨江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倒沙,标志项目正式启动。

062104.png

为了表示对项目实施的支持与感谢,来自社区的妇女代表通过哈尼族舞蹈和美食给大家展示了融入于民族生产生活文化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工作,各单位专家、代表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项目能够着力提高社区老乡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发挥社区老乡的积极性和智慧,同时,重视与消费市场的对接,鼓励社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名古屋议定书》中的ABS机制,打造绿色地标品牌,更好的实现传统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传承,实现其可持续的保护利用,为下一步顺利完成项目任务,达成项目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在座的三位专家为大家做了专业的学术报告。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薛达元教授讲解了遗传资源概念与价值、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类型、农家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遗传资源与乡村振兴、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中国水稻专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蒋志农教授表示,目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云南高山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别是墨江紫米的提纯复壮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研究清楚紫米种质资源,并充分发挥社区内能,实现紫米的推广种植,最终达到保护紫米的目的,实现高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基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饲料安全和种子安全的研究表示,农业对资本的门槛要求很高,但目前我国人均谷物拥有量高于联合国的要求标准,我们仍面临着种子安全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发紫米产品,提高紫米的市场,提高社区经济效益,以此提高社区生产种植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保护好紫米种质资源。

062105.png062106.png062107.png

最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郭永清处长为会议总结,他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最好诠释。 项目由我院承担,希望项目组按照协议履行好职责,加强协作沟通,不断创新,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充分吸收,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特别是提高社区和相关方参与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和成果,推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062108.png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电话: 0871-65150418
Copyright(C)2017-202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备案号:滇ICP备14002083号icp.png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458号